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歷史沿革
該館為臺灣地區歷史最悠久、藏書最豐富、定制最縝密、變動最頻繁的公辦圖書館,營運目標以服務社會大眾、保存地方文獻、促進學術研究及輔導臺灣地區公私立公共圖書館為職責。其前身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於大正3年(1914)4月14日,日本政府敕令第62號公布以「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為官制,11月在艋舺(萬華)清水祖師廟內設立臨時事務所,籌備開館事宜。大正4年(1915)6月,首任館長隈本繁吉(1915-1916)遷館於臺灣總督府左後方(博愛路與寶慶路口,今博愛大樓)之舊彩票局內辦公,同年8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服務。
民國34年(1945)原館全燬於戰火,臺灣光復,「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形式上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次年(1946)又合併日人「南方資料館」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簡稱臺灣省圖書館),初由范壽康(1945-1946)擔任館長。
民國37年(1948)5月,吳克剛(1946-1955)館長任內奉命改屬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該二時期皆借用省立博物館(館前路、襄陽路口)一樓營運,受限於空間狹小,第九任館長王省吾(1955-1965)於八德路、新生南路口建造新館舍一、二樓,續任館長劉效騫(1965-1967)、韓寶鑑(1967-1969)逐次完成第三、第四樓層,民國62年(1973)7月1日,於第十二任館長袁金書(1969-1973)任內向行政院申請改隸教育部,遂改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迄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