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革 | 組織與功能 | 館藏建構 | 閱覽及參考服務 | 專業技術服務 | 資訊發展 | 國際交換與合作 | 研究與輔導 |
莊芳榮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中央圖書館於民國 38 年將部分珍貴館藏運抵臺中縣霧峰鄉北溝北麓, 43 年 8 月,教育部令蔣復璁館長籌備恢復國立中央圖書館, 45 年重新開放公眾閱覽, 85 年經立法院通過組織條例修正案,易名為國家圖書館。歷經各任館長與同人的努力,逐步實現了國家圖書館致力於「國家總書庫、國家總書目、文獻傳遞、知識入口網、館際合作、國際交流」等六大目標。具體的表現在建立理念共識、調適機構屬性、確立策略目標、因應資訊發展、面對法規調整、執行專案計畫等的奮戰不懈;對於過往先民知識文化,以搶救的心情在面對,例如:臺灣日文舊藏、古文書、日治時期的明信片、古地圖、族譜、寺廟建築手稿等。同時,對於老化的影片節目帶,以數位化的方式轉製成可在網路傳輸的影音資料,例如:臺視晚間新聞、華視新聞雜誌等;對於數量龐雜的灰色文獻,也全面性的努力蒐集。不僅致力於國內文獻的蒐集與整理,更將觸角伸向海外各地的重要臺灣研究資源,希望能夠建構成為個人化、全時性與無遠弗屆的圖書館服務;這些努力使得國家圖書館擁有可長可久的基礎。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382&mode=branded)
一、沿革 top
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 蔡元培 先生被任命為內閣首任教育總長,由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負責推動圖書館業務,時教育部已有籌辦中央圖書館之意。日後首都遷至北京,北洋政府內已設有國立北平圖書館,故並未再有籌辦中央圖書館之心。至 16 年,國民政府奠都南京; 17 年,大學院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會中決議於南京籌設中央圖書館,以為全國最高學術文化的庫藏,並為各地方圖書館的示範。 18 年,中華圖書館協會在南京召開第一次年會,會中有四件提案,皆為陳請教育部儘速籌辦中央圖書館。
民國 22 年 1 月 21 日,教育部派蔣復璁先生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委員,並撥北京政府教育部之檔案處存書(內含清學部)、教育部圖書館、北平圖書館複本圖書計約四萬六千餘冊為基礎,暫於國立編譯館辦公。同年 4 月 8 日,派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任。 4 月 21 日,租定南京沙塘園七號新蓋民房,遷入辦公。
民國 26 年 12 月 15 日 ,籌備處奉命遷往長沙。舟船才到岳陽,旋於 27 年 1 月 3 日 奉命更改行程遷往四川;同年 8 月,教育部同意中央圖書館籌設重慶分館,設置國立中央圖書館重慶分館建築委員會。民國 29 年 7 月,籌備事宜結束,正式成立國立中央圖書館,教育部於 7 月 20 日先派蔣復璁先生代理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
民國 34 年 9 月 3 日 ,日軍戰敗投降。 9 月 15 日 ,首批館員由重慶搭輪船抵達南京, 9 月 28 日 接收封存的南京成賢街舊有館舍,並開始接收整理日本及汪精衛政府時的中央圖書館、圖書專門委員會、陳群藏書等圖書及博物館委員會文物。民國 35 年 5 月,國立中央圖書館正式遷還首都南京。
民國 37 年秋,徐蚌會戰後,南京感受威脅,中央圖書館奉命精選珍藏文物裝箱運至臺灣。運抵臺灣的三批圖書,與其他單位文物存放於臺中糖廠倉庫。蔣復璁館長本指派屈萬里為臺灣辦事處主任。 民國 38 年 8 月 3 日 ,教育部為謀適應戰時環境,節省經費,將中央圖書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央博物院、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等五機構,暫行合併,定名為「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國立中央圖書館減縮為中圖組。民國 39 年 4 月,聯合管理處於臺中縣霧峰鄉北溝北麓所建的新庫房落成。
民國 43 年 8 月,教育部令蔣復璁館長籌備恢復國立中央圖書館,並於臺北市中山南路教育部內設辦事處。 9 月,奉令恢復設置,國立中央圖書館自此由設在臺中縣霧峰鄉北溝的院館聯合管理處抽出,獨立恢復建置,並完成接收聯合管理處中圖組所保管之圖書文物。 10 月,蔣復璁館長復職,先在教育部旁臺大醫學院大禮堂內辦公(臺北市中山南路十一號)。 44 年 9 月 19 日 ,遷入南海路 29 號植物園內由臺灣省教育廳借撥的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舊址 2,亦即日治時之建功神社舊址。 45 年 3 月 1 日 ,正式供眾閱覽。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628&mode=branded)
民國 71 年 10 月 12 日 ,中山南路新館工程動工; 75 年 9 月 28 日 ,中山南路新館舉行啟用典禮。民國 85 年 1 月,總統明令公布「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 2 月,正式易名為「國家圖書館」。 4 月,舉行易名典禮。
二、組織與功能 top
( 一 ) 組織
民國 22 年 3 月,教育部核定「 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組織大綱 」,全文七條,是為該館最早的組織條例。籌備未幾,抗戰軍興,輾轉前往重慶大後方。直到 29 年 7 月,籌備事宜結束。同年 10 月 16 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 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 」,全文 13 條,至此才有了立法的依據。 34 年 9 月 3 日 ,日軍戰敗投降,全國各機關開始復員,同年 10 月 27 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 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 」,全文 14 條,此一條例共依法行使了 50 年,直到 85 年 1 月 31 日 ,總統修正公布了「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全文 14 條。從此,該館有了新的名稱、新的組織、新的任務與功能。
( 二 ) 功能
根據「 圖書館法 」第四條,國家圖書館︰指由中央主管機關設立,以政府機關(構)、法人、團體及研究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徵集、整理及典藏全國圖書資訊,保存文化、弘揚學術,研究、推動及輔導全國各類圖書館發展之圖書館。第六條,規定圖書資訊分類、編目、建檔及檢索等技術規範,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國家圖書館定之。第十五條,為完整保存國家圖書文獻,指定國家圖書館為全國出版品之法定送存機關;政府機關(構)、學校、個人、法人、團體或出版機構發行出版品時,出版人應於發行時送存國家圖書館一份。由上可知國家圖書館除肩負全國圖書資訊的保存典藏與弘揚研究,帶動國內各類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等重責大任外,舉凡圖書資訊技術規範的研訂、國內出版品的法定送存等都是國家圖書館的法定業務。
又以該館組織條例,明訂隸屬於教育部,掌理全國圖書資料之蒐集、編藏、考訂、參考、閱覽、出版品國際交換、全國圖書館事業之研究發展與輔導等事宜,其主要任務與工作計有:
1 、蒐集及典藏國家文獻
2 、廣徵世界各國重要出版品
3 、編印書目及索引
4 、提供參考閱覽服務
5 、推展資訊服務
6 、實施與推廣各類標準號碼及預行編目制度
7 、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
8 、研究與輔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9 、倡導終身學習
館長
副館長 |
顧問、諮詢委員 |
採訪組 |
辦理圖書資料之徵集、選購及登錄等事項。 |
編目組 |
辦理圖書資料之分類及編目等事項。 |
閱覽組 |
辦理圖書資料之典藏、閱覽及推廣服務等事項 |
參考組 |
辦理參考諮詢及專題目錄索引編製等事項。 |
特藏組 |
辦理珍善本圖書文獻及金石拓片之編藏、考訂等事項。 |
資訊組 |
辦理自動化作業及資訊服務等事項。 |
輔導組 |
辦理圖書館調查統計、各圖書館之輔導及圖書館專業人員訓練等事項。 |
研究組 |
辦理全國圖書館事業及各項規範標準之規劃、研訂與推廣等事項。 |
總務組 |
辦理文書、庶務、出納、營繕及不屬其他單位事項。 |
出版品國際交換處 |
辦理出版品國際交換事宜 |
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
辦理全國出版品標準書號、預行編目業務 |
書目資訊中心 |
辦理書目網路合作事宜 |
人事室 |
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
會計室 |
辦理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
政風室 |
辦理政風事項。 |
備註:兼辦漢學研究中心業務。 |
圖一:國家圖書館組織圖
三、館藏建構 top
國家圖書館是我國的出版品法定送存機關。自創館以來,先後依據教育部「 圖書呈繳規程 」、「 出版法 」、「 圖書館法 」及相關法規規定,辦理國內出版品的送存編藏,肩負典藏全國圖書文獻,編製全國出版品目錄的重責大任。
該館的服務性質與一般的圖書館有別,其服務目標可由四方面來說:文化性服務以保存與弘揚文化為目標;教育性服務以增長民智,配合研究,並輔導民眾善於利用圖書館的資料與服務為目標;資訊性服務以提供政府、議會與社會民眾快速正確的資訊消息為目標;推廣性服務則以擴大服務層面適應社會要求及促進資料的合作與利用為目標。
為達成前述服務目標,首先必須充實館藏,唯有在豐富的館藏基礎上,才能提供應有的服務。該館在充實館藏服務上的重點如下:
1 、依據既定的 館藏發展政策 2 及訂定的分年採訪目標,利用送存、選購、交換、索贈等方式,先行奠定核心館藏基礎,將各科經典著作,各重要學派及代表性作的著作,以及一般參考性工具書盡力蒐羅齊備。
2 、發揮國家圖書館集中典藏本國圖書文獻的功能,徵集國內出版品、採訪海外國人的學術性著作;世界各國出版的有關中國研究論著以及流失海外珍籍文獻,使該館成為一漢學研究資料中心。
3 、廣為蒐集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重要會社團體出版品,俾有助於政府及立法當局與一般民眾的參考。
4 、就當前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學術研究及民眾生活調適等方面的需要,選擇各科重要的最新著作。
5 、透過該館在國內及國際上所建立的合作關係,擴充資料來源。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384&mode=branded)
政府於民國 38 年播遷來臺,為保護我國文化精華,該館奉令精選珍藏文物裝箱分批運臺。民國 43 年,該館奉令恢復設置,教育部除將原有圖書文物撥歸外,並將聯管處所保管的 北平圖書館輿圖 18 箱 ,撥交代管。復館後,除積極進行規劃國家圖書館的工作外,各項業務亦積極展開。該館代表政府履行 出版品國際交換事宜 ,除與各 簽約 國交換中心進行交換外,並與 國外學術機構團體交換圖書與資料 。美國國會圖書館亦於該館復館後將 1948 年至 1954 年歷年所積存應送我國的 交換圖書 99 箱 陸續運臺。迄民國 75 年 6 月止,藏書近 85 萬冊,另藏有金石拓片、漢簡、地圖、微縮單片、微縮捲片、錄影帶、磁帶等非書資料,但非書資料為數並不多。
民國 75 年 9 月,該館新館舍落成啟用,更積極蒐集各類型資料,充實館藏,建立館藏特色,以滿足研究需要。因此,至 76 年館藏圖書數量再度突破一百萬冊。
民國 76 年起開始籌備設置 資訊圖書館 ( 以下簡稱資圖 ) ,歷時一年,於 77 年 9 月 16 日 在科技大樓十三樓正式開館啟用。資圖的設置目標擬以「電子圖書館」的方式,提供有關電腦資訊科技及資訊工業特定資訊服務,以該館收藏的資訊科技電腦及資訊工業等相關圖書資料為基礎,資圖的藏書成為該館另一特色館藏。
民國 83 年 6 月底止,藏書達 1,275,473 冊,其中善本圖書 187,216 冊,中文圖書 608,112 冊,西文圖書 363,515 冊,日韓文圖書 105,303 冊,寄存圖書 11,327 冊;此外館藏期刊 21,226 種、報紙 399 種,其中:中文期刊 9,642 種、報紙 334 種,西文期刊 9,927 種、報紙 55 種,日韓文期刊 1,657 種、報紙 10 種。截至 95 年底已超過 330 萬冊 ( 件 ) 。
目前,該館為求完整典藏國家文獻,加強回溯徵集中文書刊,尤其是 光復初期的出版品 ,該館更是有計畫地蒐集;為順應時代的趨勢、資訊科技的發展,注重電子資源的引進。對於 縣 ( 市 ) 政府及鄉 ( 鎮、市 ) 公所出版的方志 、都市計畫圖、街道圖等出版品、政府委託研究及調查報告、研討會論文資料、國內各智庫出版品都極力徵集;有關 臺灣研究相關資料 更是積極蒐集,如 地契古文書 、 臺灣早期風情明信片 ,以及 本土宗教出版品 等。
民國 91 年,獲教育部「圖書館事業發展三年計畫」補助,加強典藏國家文獻,充實 影音資料 ,合作發展圖書館館藏,繼續購置公共圖書館全國共用資料庫。尤其重視影音資料的蒐藏,將臺視及華視新聞資料數位化典藏,並積極徵集影音資料,獲大量影音資料公播版及隨選視訊 (VOD) 版授權,為籌建視聽資料中心奠基。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29&mode=branded)
四、閱覽及參考服務 top
( 一 ) 閱覽服務
復館之初,書刊多依法送存,館藏書刊均不外借,限館內閱覽,基於在館閱讀,故設各閱覽室,以提供服務。除普通閱覽室及中西文參考室外,另設依主題或資料類型特色的專科閱覽室,以便利讀者利用。
民國 52 年擴建新大樓,陸續增設有 普通參考室、人文科學參考室、社會科學參考室、自然應用科學參考室、音樂室、美術室、法學室、東方語文室、輿圖室 等。 55 年 9 月法學室歸併社會科學參考室,音樂室書籍歸入美術室,東方語文室書籍歸入書庫。 56 年 3 月增設聯合國資料閱覽室, 7 月縮影室成立。 57 年 6 月期刊閱覽室、國際組織資料室成立。 58 年 1 月國家目錄中心開放。 60 年 4 月音樂視聽室成立, 6 月參考室又合併為中西文參考室,成立參考服務部門。 61 年 4 月日韓文室成立, 5 月法律室啟用, 7 月目錄中心改稱遵彭室。 62 年 1 月音樂視聽室撥與日韓文室使用。 66 年 2 月青年閱覽室開放使用。
截至遷新館前,共分設普通閱覽室、青年閱覽室、中文參考室、西文參考室、法律室、日韓文室、美術室、目錄室、官書室、期刊室及善本閱覽室等。
民國 67 年起政府推動文化建設,該館奉令於臺北市中山南路籌建新館, 75 年 7 月遷入新館, 9 月 28 日 教師節開館啟用, 10 月 1 日正式對外開放,供眾使用。 77 年 9 月於和平東路科技大樓內設置資訊圖書館,對資訊研究及人員提供服務。 79 年 12 月成立法律室,與政府出版品室相鄰,原置日韓文室移至六樓。 80 年 1 月於地下一樓增置閱報室陳列當日報紙供眾閱覽。 80 年 4 月分設輿圖室及西文圖書室。 81 年 2 月成立視聽室,調整共用原縮影室空間。其後鑒於讀者之利用率及需求性,對閱覽室空間作適度的調整, 83 年 5 月將原輿圖室空間改設置大陸資料室, 85 年 4 月將原西文圖書室空間改設置學位論文室,以滿足更多讀者之需求。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294&mode=branded)
( 二 ) 參考諮詢服務 top
該館早期並無參考服務之組織或名稱,只有基本的閱覽指導及編印專題目錄之工作;遷臺後,民國 60 年 6 月,以圖書館事業發展之趨勢,並為充分發揮圖書館效用、加強讀者服務起見,乃於閱覽組之下成立非正式的參考服務部門,並指派館員兩名專門負責參考諮詢業務,該館參考服務之業務才初見雛型。民國 75 年 9 月,該館遷建新館,更有一新穎且空間較大之參考室,專業館員亦增為 6 名,同時亦開辦國際百科資訊檢索服務、光碟資料庫檢索服務等,民國 76 年並擬定 參考服務準則 ,參考服務之工作才有了實質的發展。民國 87 年 5 月,參考組正式成立。
( 三 ) 參考服務相關之資訊系統開發及資料庫之引進 top
電腦與通訊科技之發展,相當影響圖書館事業之營運,圖書館參考服務之方式與形態,亦免不了受到電腦與網路之快速進展而不斷有所變革。遷館後,參考服務開啟資訊系統的開發、應用及資料庫的利用服務。
該館新館啟用,參考室開辦 國際百科線上檢索服務,包括 DIALOG 及 MDC 兩大系統 ,開啟提供讀者線上查檢國外資料之先河。
民國 77 年,率先引進國外光碟資料庫 ERIC 、 LISA 、 AV-Online 等; 80 年元月起,再擴大引進各種國內外電子資料庫,例如: 科技性全國資訊網路、中央社剪報資料查詢系統、中華民國企管文獻系統、卓越商情資料庫 以及再增加 PAIS 、 PSYCLIT 、 SOCIOFILE 、 LIB.LIT 、 MLA 、 SCI 、 SSCI 、 ABI/Inform 、 American Company 、 International Company 等西文光碟資料庫。 82 年 12 月, 光碟網路 正式啟用,可減少參考館員在資訊檢索服務中必須經常更換光碟片的困擾。民國 87 年又引進具有 全文影像的 TTS-WEB 報紙標題索引資料 及 美國 OCLC FIRST SEARCH 檢索系統,更擴大檢索範圍及讀者取得原文之便利性。
為因應網際網路之發展,除持續引進更多的電子資料庫外,並不斷以網路版型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並設置網路資源檢索區,提供並指導讀者檢索網路資源。此外,亦配合館際合作線上系統的利用,簡化國內館際複印申請案件的處理流程,有效提升服務效率。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717&mode=branded)
在系統開發方面,為協助學術界與藝文界研究臺灣當代文學發展的軌跡,參考室於民國 81 年起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電腦與通訊研究所合作開發「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 」。
此外,為提升參考服務品質,促進國內各圖書館參考資源之共建共享,並提供全國參考館員一個經驗、知識及工作心得交流的園地,於民國 90 年起規劃建置 參考服務園地網站 ,並於 91 年 3 月 1 日 起正式啟用。本網站包括可 24 小時線上提問的「諮詢服務」區塊以及「網路資源」、「工具書選介」、「教育訓練與進修」、「相關規範」等區塊;可說已具完整參考服務範圍之縮影。
五、專業技術服務 top
早期該館專業技術服務的重心為編印 國家書目 、發行 統一編目卡片 、 編製聯合目錄 等靜態的書目資料服務;近二十年來受到國際上圖書館自動化及資訊網路科技發展的衝擊,始積極規劃圖書館自動化作業,成立電腦室(現改名 資訊組 ),以後又陸續增設 國際標準書號中心 (以下簡稱書號中心)與 書目資訊中心 (以下簡稱書目中心),前者處理新書國際編碼與新書預編業務;後者推動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系統合作編目之相關業務。
自遷臺前起至民國 69 年該館實施自動化作業以前的期間,編目部門主要任務有編製圖書目錄及修訂分類編目規範等,尤其專題目錄的數量相當豐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繼續推行 印刷目錄卡片 ,實施「 出版圖書統一編目編號辦法 」,這項措施可視為以後「 出版品預行編目 」(簡稱 CIP )的先期作業。
該館自從實施自動化作業以後,各項業務持續推動。初期工作為積極研擬和實施圖書館自動化作業、訂定相關之專業技術標準規範及從事專業人員之培訓等,除完成例行性採訪進館書刊的編目資料外,並持續建立館
藏目錄與圖書聯合目錄。之後,對內建立並強化國家聯合目錄資料庫,輔導推動全國圖書館遵循標準規範,以達成資源共建共享的目標;對外增加與國際間的互動關係,最終目標要使該館國家聯合目錄成為華文資料庫的基礎,與國際接軌並交換書目資訊,充分發揮國家圖書館之功能。
民國 85 年更名為「國家圖書館」之後,在行政組織規劃上由原來的採訪、編目組,另分衍出 書號中心 與 書目中心 兩個單位,將原來的「出版圖書統一編目編號辦法」、「新書複印編目卡片」措施,逐漸演變成後來書號中心的「國際標準書號」(簡稱 ISBN )與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作業,成為圖書館編目工作的上游;而國家聯合目錄後來亦發展成書目中心「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系統」資料庫,成為各館編目工作的下游。
茲簡述其重要 成果如下:
( 一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建置及發展 top
民國 87 年 4 月,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NBINet )所選用的 Innopac 為新系統正式啟用。系統具備符合 Z39.50 跨系統查詢功能, 方便使用者透過同一介面延伸書目資源利用。聯合目錄資料量截至 95 年為止,達到 613.5 萬筆,提供我國重要圖書館的館藏書目資訊。由於各圖書館編目政策不盡相同,系統程式無法有效過濾所有聯合目錄中的重複紀錄,影響書目品質及書目查詢效益。民國 86 年成立「 書目品質控制小組 」, 89 年研訂合作 編目書目資料處理原則 ,希望降低來源端的錯誤書目, 90 年開始,逐年進行人工查核整併,以降低書目重複率。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25&mode=branded)
( 二 ) 圖書館設立營運基準的研訂 top
民國 90 年,教育部指示該館依據「圖書館法」規定辦理公共、大學、專科、高中、職校、國中、國小等七個類型圖書館的設立及營運基準的研訂,至 93 年 11 月 1 日 ,已悉數陸續由教育部各主管業務司審議發布(見表一)。這些基準對於圖書館在設立、組織人員、圖書資訊資源、館藏發展、館舍建築、設施設備、提供服務、經營管理、推廣利用等各方面,都有了明確的要求,或是給予原則性的規範,或是列出辦理的範圍與內容,或是說明辦理的方法,或是規定達到基準的具體數據,或是提供應有規模數量的計算公式等,在這些營運基準的引領下,將使我國圖書館事業逐漸步入軌道,提供更好的服務。
表一: 各類型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研訂公布一覽表
基準名稱 |
公布日期 |
生效日期 |
1. 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40 條 ) |
2002.10.28 |
2002.10.28 |
2. 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36 條 ) |
2004.07.28 |
2004.07.28 |
3. 專科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34 條 ) |
2003.07.29 |
2003.07.29 |
4. 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24 條 ) |
2003.01.24 |
2003.01.24 |
5. 職業學校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24 條 ) |
2004.11.04 |
2004.11.01 |
6. 國民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38 條 ) |
2002.10.30 |
2002.11.01 |
7. 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35 條 ) |
2002.10.30 |
2002.11.01 |
( 三 ) 圖書資訊技術規範的研訂 top
民國 90 年,教育部委託該館辦理專業技術規範的研訂,陸續完成「中國機讀編目格式」、「文獻分析機讀格式」、「數位圖書館標準規範」(內含「詮釋資料格式( Metadata )規範」、「資料數位化與命名原則」、「數位圖書館分散檢索協定」、「資訊檢索服務與協訂」)等 六種相關技術規範 ,並已於 91 年 12 月 27 日 由教育部公告實施。
民國 93 年,為使書目資源能跨系統識別、再製、重組、加值與應用,並能於網路上快速傳遞,完成中文編目文件格式的定義工作,提供 CMARC3-XML 轉換程式開發、建置機讀編目延伸標示語言文件網頁服務,供圖書資訊界免費註冊下載;且為達到編目工作正確性、一致性與連貫性的目標,自 89 年起,即陸續彙整公布 編目內部規範 ,迄至 95 年為止,已刊布共計 56 則。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33&mode=branded)
( 四 ) 中國圖書分類法的授權與修訂 top
我國圖書館館藏書刊分類主要依據的《 中國圖書分類法 》,係 賴永祥 教授從民國 58 年起陸續修訂而成。 90 年 9 月 21 日 , 賴 教授將全書的著作權授予該館,在取得授權之後,成立修訂中國圖書分類法諮詢委員會及修訂工作小組,至 94 年已完成增訂 9 版(初稿)全部內容的校對工作,並增訂臺灣相關類目,待審查、彙整完畢後,將正式印行。
( 五 ) 中文主題詞表的研訂出版 top
民國 88 年起,組成「 中文主題詞表編訂小組 」,以《 中文圖書標題表 》為基礎進行詞表編訂,並更名為《中文主題詞表》。 90 年完成人文科學暨社會科學共計 25 學科,後歷經測試、重新檢討、修改收詞原則等,再繼而擴大至醫學、自然應用科學等詞目,於民國 94 年底正式出版《中文主題詞表 2005 年版》, 95 年 10 月,舉行出版茶會,正式宣告修訂完成,進入實質運用階段。
( 六 ) 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的研訂 top
民國 91 年,委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針對我國民情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現況,研訂出一套適合國內圖書資訊界遵守的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該 守則共計 10 條 ,讓國內圖書館從業人員在從事圖書館工作時,有一專業倫理規範可資遵循。
( 七 ) 中文譯音轉換系統的建置 top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288&mode=branded)
行政院於 民國 91 年 8 月 22 日 公布實行「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我國的中文譯音自此以使用「通用拼音」為主;由於國際上較為通行漢語拼音,因此,在推動通用拼音政策時,必須考量通用拼音與國際接軌的相關問題,於是在獲得教育部指示後,完成 中文譯音轉換查詢系統的建置 工作,供民眾上網查詢。同時為推廣普及「通用拼音」,採購了自然輸入法 2003 圖書館版,分送全國 5 千多所各級圖書館使用。
( 八 ) 建置中文名稱權威資料庫 top
權威控制為圖書館目錄建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民國 87 年底, 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協議合作建置 ,重新開發權威資料專屬資料庫。 88 年至 89 年間進行中文名稱權威資料庫系統的開發及建置,並逐步開始彙整兩館權威資料,截至 95 年底,彙整完成的名稱權威紀錄達 23.6 萬筆。
( 九 )Unicode 工作小組解決字碼轉換問題 top
在字碼專家、圖書館及廠商代表共同合作下, Unicode 工作小組於民國 94 年間進行 CCCII 及 Unicode 字碼對應新增字形的查找,總計至 95 年 1 月底止,對應 CCCII 至 Unicode 計有 5 萬多個字碼, Unicode 至 CCCII 計有 4 萬 6 千多個字碼。
六、資訊發展 top
該館資訊業務之發展,與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的歷史息息相關。民國六十年代,由於西方先進國家的圖書館或資訊單位莫不以電腦來處理資料,以應付日見龐大的資訊產量,並增進資料檢索的便利,我國亦開始發展圖書館自動化作業。唯早期都是各館各自執行一些零星的計畫,做局部性的自動化作業而已;該館亦在民國 68 年開始試行以電腦編製《中華民國中文期刊聯合目錄》,這是該館第一套電腦化出版品。
但由於社會經濟之進步繁榮,民國七十年代開始,我國圖書館及資訊中心紛紛設立,已由四十年代之九十餘所激增至三千多所,圖書館及資訊中心為進一步改進圖書資料管理作業,提高資訊服務品質,積極規劃較符合整體發展之圖書館資料自動化作業;該館為國家圖書館,負有輔導全國圖書館事業之責,此後之資訊發展,因此皆以整合、擴大、推廣全國性之功能與系統為鵠的。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101&mode=branded)
( 一 ) 數位資訊服務倍數成長 top
該館資訊系統的建置雖然起步於民國 72 年,惟大幅成長卻是在近十年,主要原因是積極爭取各項專案經費補助及同人的努力不懈。截至 95 年底,各主要資訊系統資料建檔達到 714 萬筆,掃描影像達到 3,102 萬頁影幅。成效最大的要算網路系統用人次,由 85 年全年 158 萬人次,進展到 95 年 1 億 2385 萬人次, 10 年間足足成長了近 78 倍。以 95 年為例,每天有 33.9 萬人次、每小時有 1.4 萬人次、每分鐘有 235 人次、每秒鐘有 3.92 人次在使用國家圖書館的資訊系統。 10 年來使用資訊系統共計達到 3 億 7016 萬人次,可見其影響之鉅、貢獻之大。
( 二 ) 臺灣研究與華文知識入口網 top
為提供使用者單一入口介面,便捷查詢與瀏覽所需資源,建置了臺灣研究與華文知識二個入口網。
臺灣研究入口網係整合有關臺灣研究主題的自建及採購的資料庫,前者如臺灣記憶、走讀臺灣、地方文獻影像資料庫、臺灣概覽、當代文學史料等;後者如臺灣大事紀、臺灣人物誌、臺灣日誌、影像寫臺灣,另外還包括臺灣研究相關網站指南。
華文知識入口網整合查詢範圍包括:該館自建的館藏各式資料庫及購置的商用資料庫、國內大專及公共圖書館館藏目錄、網路書店及出版商出版資訊、中央研究院的相關資料庫等。目前收錄超過 5 千 5 百個以上國內外學術性優質網站,並提供網站及網頁搜尋功能。
( 三 ) 我國書目全文系統的集成 top
早年圖書館自動化以建置書目資料庫為主,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步向全文影像資料庫。經過近十年來的調整與努力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圖書知識書目與全文資訊系統,國人學習、進修、教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圖書資源主要來源。該館目前建置的資訊系統約略可區分如下: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758&mode=branded)
1 、全球資訊站網類:
國家圖書館 ( http://www.ncl.edu.tw/ ) 、
漢學研究中心 ( http://ccs.ncl.edu.tw/ccs/ccs.asp ) 、
資訊圖書館 ( http://infolib.ncl.edu.tw/ ) 等 3 個全球資訊網。
2 、圖書書目資訊類:
館藏圖書目錄、
古籍書目 ( 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od/ ) 、
政府出版品目錄 ( http://www.ncl.edu.tw/gov_docu/gov_docu.htm ) 、
國科會微片目錄、
全國新書資訊 ( http://www.ncl.edu.tw/gov_docu/gov_docu.htm ) 、
大陸出版品目錄 ( http://nbinet1.ncl.edu.tw/screens/china.htm ) 、
全國圖書書目 ( http://nbinet2.ncl.edu.tw/ ) 、
善本古籍聯合目錄 ( http://nclcc.ncl.edu.tw/ttscgi/ttsweb?@0:0:1:/opc/catalog/rarecat@@0.09414726047048022 ) 等。
3 、期刊報紙資訊類 ( http://www.ncl.edu.tw/journal/journal_docu01.htm ) :
館藏期刊指南、報紙目錄、期刊篇目索引、外文期刊漢學論著目錄等。
4 、學科專題目錄類:兩漢諸子研究、經學研究、敦煌學研究等論著目錄、明人文集聯合目錄及篇目索引、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
5 、摘要全文類:
全國博碩士論文 (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 、
國際漢學博士論文摘要等。
6 、綜合影像全文類:電子圖書、期刊、報紙影像資料庫等。
7 、特種影像全文類:古籍影像、古籍全文、金石拓片、當代文學史料、政府公報、政府統計、公務出國報告等。
8 、專題數位影音類:
臺灣記憶 ( http://memory.ncl.edu.tw/tm_new/index.htm ) 、
臺灣概覽 ( http://twinfo.ncl.edu.tw/ ) 、
走讀臺灣 ( http://readtw.ncl.edu.tw:8080/readtw/index.jsp ) 、
遠距學園 ( http://cu.ncl.edu.tw/ ) 等 。
9 、網路服務系統類:
遠距 圖書 服務系統 ( 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index.htm ) 、
單一窗口網路申辦 服務 ( http://www.ncl.edu.tw/serv_win/serv-win.asp ) 、
參考服務園地 ( http://ref.ncl.edu.tw/ ) 、
編目園地 ( http://catweb.ncl.edu.tw/ ) 、
特藏線上展覽館等。
10 、電子報類: 全國新書介紹電子報、編目園地電子報、遠距圖書服務系統電子報等。
11 、入口網類:
華文知識 ( http://www.ncl.edu.tw/gov_docu/gov_docu.htm ) 、
臺灣研究 ( http://twstudy.ncl.edu.tw/ ) 等入口網。
( 四 ) 博碩士論文系統 top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21&mode=branded)
「學位授予法」賦予該館蒐藏整理我國學位論文的權利與義務,系統以論文書目與摘要為基底,博士論文已全部完成全文影像,碩士論文則鼓勵研究生提供電子全文。民國 89 年起完成研究生論文電子全文上網送存機制,並開放民眾上網參閱已授權的博碩士論文的電子全文。 94 年 3 月新版上線,利用資料探勘、知識分類樹等功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截至 94 年底共收錄博碩士論文摘要逾 33 萬筆;電子全文授權上網逾 7 萬篇。另由漢學研究中心蒐藏海外漢學博士論文,包括美加、英國、荷蘭等大學約 1.1 萬種; 92 年起,加入「 PQDD 美加地區博碩士論文數位化聯盟資料庫」,可線上查詢最新的論文資料。
( 五 )About Taiwan 資訊系統 top
在「生在臺灣不能不知臺灣事,世界地球村不能獨缺臺灣」的前題下,建置三個以臺灣為主體的資訊系統,讓國人與全世界都能即時的認識臺灣。
「臺灣記憶系統( Taiwan Memory )」:以數位方式典藏臺灣的歷史文獻與史料,妥善保存臺灣歷史記憶;經由人、事、時、地、物的主題,透過老照片、新聞影音、臺灣舊籍、古文書、家譜等資料的展現,共同建立屬於臺灣人的歷史記憶。目前數位圖像、影音資料已超過 42 萬筆詮釋資料格式記錄( Metadata )、 100 萬筆數位化影像及視訊檔案。
「臺灣概覽系統( Taiwan Info )」:以認識臺灣作為核心主題所建立的知識管理入口網站。運用館藏豐富的政府公報、統計、新聞等資源與知識管理專業,結合現代資訊科技,向民眾介紹臺灣最新的人、事、時、地、物等風貌,截至 95 年底已建置政府資訊詮釋資料、電子檔案等 53 萬筆。
「走讀臺灣系統( Windowon Taiwan )」:是建立一個 25 縣市 368 鄉鎮的地方百科資源,結合鄉土教育、文化教育、地理教育、休閒旅遊、觀光交通等功能,同時蒐集與整理了各鄉鎮的延伸閱讀書目與相關網路資源,是閱讀臺灣、認識臺灣的數位教室,截至 95 年底已完成 112 個鄉鎮資料。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652&mode=branded)
( 六 ) 遠距圖書服務系統 top
民國 87 年 2 月,推出以期刊論文索引為主的「遠距圖書服務系統 2」,以使用者付費的原則,經由網路可以 24 小時檢閱期刊文獻內文,深獲海內外讀者的稱讚。 92 年,因應「著作權法」修正增加「公開傳輸權」的規定,已取得授權的文獻始可開放線上列印或瀏覽,尚未取得授權的文獻只能以傳真或郵寄方式提供申請。
( 七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top
民國 90 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協調執行「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 91 年擴大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五年計畫」,目的在保存公藏珍貴重要文物典藏,以數位化方式建構公共資訊系統。該館執行中的計畫內容包括:館藏 6 千種善本古籍、 6 千幅金石拓片、 580 萬頁的臺灣地方志、鄉土文獻及地方政府出版品等地方文獻、 1 千種臺灣發行期刊、 30 種報紙的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截至 95 年底,古籍掃描影像約 6,581 部、 287 萬影幅,金石拓片 4,361 幅、 1.8 萬影幅;地方文獻的主題分析及審訂完成近 12.6 萬筆、影像掃描 182.7 萬頁;期刊掃描 904 萬頁,報紙掃描 1,258 萬頁,報紙微捲拍攝 13.8 萬版,學術期刊篇目分析及建檔 12.6 萬筆。
( 八 ) 臺灣舊籍手稿合作數位典藏 top
為保存早期臺灣研究相關文獻,該館積極尋求現存需要整理保存的文獻史料。民國 92 年,與 蕭滋 教授音樂文教基金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作辦理 蕭滋 教授音樂論述暨創作 手稿 整理計畫。 93 年, 李梅樹手繪三峽祖師廟設計圖 稿整理計畫是該館與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以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研究所共同進行的數位整理案,目前已完成 374 幅圖稿的清洗與裱褙修復 。 94 年,與臺南市立圖書館進行三年合作計畫,預計將該館所藏 2 千多冊日據時期臺灣舊籍,進行數位化掃描。
( 九 ) 搜尋引擎連結檢索擴大影響面 top
搜尋引擎業者為降低其搜尋結果偏重於商業性網站與網頁內容下,常希望透過連結該館的資料庫,以增加其檢索結果的學術性。民國 90 年,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分別提供 Sina 新浪網、醫藥衛生研究資訊網( HINT )進行連結查詢。 94 年,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系統( NBINet )與 Google 簽訂合作協議,將可連結查詢到全國書目資訊系統內的各項書目記錄及收藏該書的圖書館。至於 Yahoo !奇摩也不例外。
七、國際交換與合作 top
( 一 ) 交換
國家圖書館除典藏國家文獻的基本任務外,另一項重點工作即是代表我國辦理出版品國際交換事務,從事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源自西元 1905 年江寧學務處成立「換書局」,開辦中美圖書交換工作以來,物換星移、幾經轉換,最後轉由該館出版品國際交換處負責。
對該館而言,出版品國際交換在館藏建構上,確實具有重要的輔助功能,尤其是針對不易購買的外國政府出版品及會議論文、研究報告等灰色文獻。經由「交換」管道,得以充實、豐富這類館藏,進而成為該館館藏特色之一,為提供完備而良善的讀者服務建立基礎。近年來,該館更藉由交換方式,自國外蒐得大量的光碟產品,對資訊檢索助益頗大。此外,還有諸多特殊語文的出版品,如俄文、阿拉伯文、韓文、法文等,皆可經由國際交換取得。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230&mode=branded)
該館奉令在臺復館之後,交換工作亦隨之恢復,因為圖書館可運用的採購經費並不充裕,因此經由交換所獲得的出版品自然成為外文書刊典藏的重要來源,其中包括各國書刊、論文報告及灰色文獻等研究價值極高的學術資料,對圖書館的貢獻不小。尤其,該館自民國 64 年起,將館藏十 二萬餘冊善本圖書拍攝成縮影微捲 ,並利用此種資料交換散佚在海外的我國古籍珍本,先後以 179 種 196 捲善本圖書微捲與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交換「政友」及「新聞雜誌」 縮影微捲等 15 種 184 捲;又以 266 種換得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 前北平圖書館善本書捲 255 捲 ;與日本內閣文庫交換取得其所藏 明版圖書微縮片 69 捲 等,對於充實該館館藏漢學資料有莫大助益。
民國 87 年將使用已達 51 年的交換辦法加以修正,並更名為「 國家圖書館辦理出版品國際交換辦法 」。內容計有 7 項,與之前相較,簡化了許多。最大的變化則是其中第二條「政府機關之出版品,其適合國際交換者,應視國家圖書館之實際需要,由有關機關提供若干份做國際交換之用。」與舊有辦法中「凡我國政府各機關編輯出版或津貼經費印刷之中西文圖書、公報,得視事實之需要,檢送三十份予交換處分送協約各國。」相比較,新辦法確實較符合實際交換現狀。
海峽兩岸圖書館界之間的互通、交流,近幾年亦趨於密集且頻繁,尤其是知名的大學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及著名的省立圖書館如 浙江圖書館 、 上海圖書館 、 湖南圖書館 等皆積極與該館接觸,願意與我方建立交換關係,進行書刊交換;並派遣圖書館專業人員及學者專家來臺參訪、觀摩,甚至透過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藉以分享經驗,增進彼此的了解﹔復因研討會所達成的議案,凝聚雙邊的共識,進而化為具體的合作,海峽兩岸因此均蒙其利。
( 二 ) 重要合作案例 top
1 、美國國會圖書館善本古籍數位化合作計畫
美國國會 圖書館 收藏中文善本古籍逾 5 千部,版本自宋迄清初,資料類型與內容均頗具特色。由於國家圖書館館藏古籍數位化的卓越成就,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肯定,民國 94 年 3 月,雙方簽訂合作協議進行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工作。
2 、臺灣家譜數位化合作計畫
為完整蒐藏臺灣地區 族譜資料 ,並充實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中有關臺灣的重要史料數位資源,於民國 93 年 11 月與美國猶他家譜學會簽訂 合作協議 ,獲得該會授權,將購得的 880 捲,約 9 千種的臺灣地區家譜微捲,進行數位化掃描及分析建檔。
3 、國際書目合作交流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638&mode=branded)
為充實華文書目資料庫內容,擴展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圖書聯合目錄的收錄範圍,以館藏中文出版品書目,與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交換該館港澳地區出版品書目。在華文書目全球化的趨勢下,日前已將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系統( NBINet )的測試資料提交美國 OCLC ( 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公司,該公司位居全球圖書館書目資訊與服務的領先地位,日後將可在該公司所推出的資訊系統中,查檢到國內 77 個合作圖書館的中西文藏書資訊,將可便利資料的搜尋與流通。
八、研究與輔導 top
民國 87 年 5 月,該館成立輔導、研究兩組。其中研究組主要任務為全國圖書館事業及各項規範標準之規劃、研訂與推廣等事項。其業務內容包括: 1 、關於圖書館技術服務規範與標準之研訂; 2 、關於圖書館法規標準之研擬; 3 、關於全國圖書館資訊服務政策之研議; 4 、關於全國圖書館管理制度之研究; 5 、關於館務發展之研究事項。
研究組成立後,因係專組專責,同時因應科技進步對各級圖書館產生衝擊之故,圖書館界對於事關全國圖書館資訊服務之政策與技術規範需求甚殷,自成立以來,在全國圖書館事業研究部分主要有:
1 、為研議全國圖書館資訊服務政策,召開「 第三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參與制定「 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 」,規劃與執行的專案計畫如:「圖書館事業發展三年計畫」、「圖書館法修訂」、研擬「圖書館專業倫理守則」、研究「保障民眾公共資訊存取」 … 等。
![](http://tlh.lias.nccu.edu.tw/d/ThumbImage.php?id=1646&mode=branded)
2 、為求全國圖書館技術服務標準之一致化,積極進行技術規範的編訂,如中文主題詞表、中國編目規則修訂版使用手冊、中文字集字碼整理、中國機讀編目格式、文獻分析機讀格式、數位圖書館資訊系統相關技術規範等;委託中國圖書館學會研擬修訂包括「中國書目資訊交換格式」等四種標準,已提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審查。
3 、依據圖書館法第五條規定,接受教育部委託進行各級圖書館之設立及營運基準,已完成包括公共圖書館等七種圖書館設立營運基準,教育部並已陸續審核公布。
輔導組主要任務為全國圖書館調查統計、各圖書館的輔導及圖書館專業人員訓練等事項。其業務包括: (1) 全國圖書館輔導體系的建立與推展; (2) 圖書館輔導作業的規劃與執行; (3) 圖書館營運與服務標準的研訂; (4) 各類圖書館合作服務的規劃與協調; (5) 全國圖書館調查與統計; (6) 圖書館評鑑工作的規劃及執行; (7) 各級圖書館專業人員在職教育與訓練的規劃及協調; (8) 其他有關全國圖書館輔導事項。另外輔導組亦從事圖書館年鑑、臺閩地區圖書館調查、圖書館與資訊素養叢書的編制、圖書館及資訊利用教育媒體的製作、結合圖書館推動讀書會活動、終身學習與圖書館資源利用研習班的開辦等。
參考書目 top
- 國家圖書館七十年記事編輯委員會編著。《國家圖書館七十年記事》。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民國 92 年 4 月。
- 國家圖書館編著。《國家圖書館體質轉變的十年:易名十周年紀錄( 1996-2006 )》。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民國 95 年 6 月。
- 其他:《國家圖書館館訊》及近年來之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