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有1291筆建檔
首頁  各類圖書館 台灣公共圖書館史  公共圖書館史演講文...

公共圖書館史演講文字稿

相關檔案下載
投影片(PDF格式) 投影片
演講錄影(WMV格式) 演講錄影-1
演講錄影(WMV格式) 演講錄影-2

宋建成副館長

我主要先報告縣市立圖書館為主,是公立的縣市立圖書館為主,因為還有國立的或者是省立的,或者是台北市立或高雄市立,蓬勃發展得非常好,非常突飛猛進,可是縣市立圖書館這一塊,尤其鄉鎮市是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我主要從明鄭開始,因為明朝鄭成功來台灣帶了一批文人,這些文人不想歸順清朝所以就來到台灣,裡面很多名人,鄭經時代有陳永華開始發展文化事業,開始有政府所設立的學校,我們叫這是官學,官學就是府縣學,主要內容是儒學,無論明鄭與清朝,都尊重孔子,所以設孔子廟,我們台南市就有全台首學。在以前有些書院,鄭經時代也辦過科舉,然後有一些私人藏書家。大概在明鄭時期,明鄭的力量並沒有擴大到全台灣,也可能是南部的一小部分。 top

再來就是所謂的日本的統治,日本時代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事業,一個就是國家圖書館,日本時代叫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是台灣最大的圖書館,另一個就是法律普遍設置,設有公立私立圖書館。另外還有推動的學會—台灣圖書館學會,最重要是還有圖書館員的養成教育,在日據時期看不出來這一塊,大概是學徒制。台灣總督府圖書館基本上我認為它跟它一貫的國策沒有什麼兩樣,換言之就是為了統治或者是為了侵略,民國 32 年在台灣設立了南方資料館,由這方面來看,所謂南方資料館就是日本為了南進東南亞與華南而設立,收集資料,作為侵略之便。既然佔領台灣,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主要在收集台灣文獻,尤其要收集台灣方誌,因為按照清朝的觀念來當地做官就要閱覽誌書看方誌,從方誌裡面瞭解自然地理社會人文以方便於治理,從這兩個觀點來看,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並非為嘉惠台灣人民而是為他的侵略或是殖民地統治所籌備。 top

照 王 老師說 1898 年日本有台灣圖書館曆, 25 年後在台灣還有公立私立圖書館規格,基本上就是說依照昭和 18 年全島公私立圖書館總共藏書大概 32 萬冊,總督府圖書館大概有 10 萬 5 千,加起來大概有 42 萬冊,這 42 萬冊就是日本政府投降以後留給台灣公共圖書館的冊數,大概就是這麼多,基本上這些冊數裡面應該是日文比較多,中文很少,我記得省立台北圖書館 36 、 37 兩年派館員到上海去買書, 38 年也去買書,人跟書都沒有回來。 top

基本上我把公共圖書館分成三個時期,我也不太想也不太敢再用那個萌芽、發展,好像一直還在萌芽,因為縣市立圖書館是光復後一直到民國 65 年,民國 66 年以後政府要蓋 12 大項建設,這個我有聽到過,非常興奮,後來就是縣市文化中心,縣市立圖書館就走入歷史變成縣市立文化中心,經過 20 年以後又走到縣市政府文化局,我都不曉得我要寫縣市級公共圖書館,不曉得要寫誰,寫一個文化局怪怪的,文化中心又好像社教館,裡面有一個圖書館組,非常感嘆。那麼這個第一階段 34 到 41 年,大概都是接收等等, 33 年 4 月中央政府就有設中央設計局,設一個台灣調查委員會,大概掌握接收的準備。 34 年 10 月日本投降,, 34 年十月我們將台灣改成八縣、九市,( POWER POINT 檔)畫底線的地方是代表 34 年 10 月所接收成立圖書館,到了 39 年八月行政區做一個規劃,變成五市 16 縣,畫底線的代表 39 年 8 月圖書館都已經完成,基本上我們的縣市立級公共圖書館大概在這個階段都已經普遍設置,戰後因為無暇顧及,業務都發展的不是很好,這裡面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省各縣市立圖書館組織規程,其中將圖書館分成甲乙丙三級,縣市不准設圖書館,每個圖書館的編制大概 3-4 人,如果要設立分館,在總館的員額裡面去調動。民國 60 年的台灣省縣市立圖書館組織規章對圖書館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那段時間政府是不是很有錢呢,政府也沒有錢,也是財政困難,記得那個時候發售獎券,愛國獎券,我還有一張全名叫節約愛國有獎儲蓄券,當時的主要圖書館系所多在這個時候成立,那個時候的公共圖書館是非常少的,畢業後很少人進入公共圖書館,因為有考試的制度,高普考進去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進大學圖書館,那個時候探討說圖書館最好是用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就是來自於圖書館學系的學生,最好也是要考試,教育人員用教育人員,所以那時候念個碩士,用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就可到一些大的圖書館去工作那時候碩士優於高普考生,現在相反,高普考生輕視圖書館系所畢業的,因為圖書館系所要畢業好像不是那麼困難。省市立圖書館成長時期,成長的非常緩慢,成長的時期成長的非常痛苦,早期成長以為會發達,後來發覺成長並不發達,雖然經濟起飛,但是縣市政府的稅源是工商稅,所以經濟繁榮給予縣市政府的稅收一樣不多。 top

然後還有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法,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從過去到現在,縣市政府教育局的經費優待圖書館從來都是很少,主要就是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根本沒有那個經費來想到公共圖書館,目前大概也是,主要就是那個財政收支劃分法,這個稅源工商稅不算縣市,本階段特色很多,我大概主要重點是說難以區分現代化公共圖書館的分法,民國 65 年的狀況可以發覺館藏除了一館以外藏書沒有超過十萬冊以上,不要講縣市立,那些省立國立發展都還可以,服務對象和現在差不多以學生與公務人員為主。 top

下面就是縣市文化中心的時期,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還是中央和縣市的進行,另外一個是鄉鎮圖書館的進行,文化建設如同 王 老師講的,對台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縣市立文化中心在蓋的時候馬上又面臨一個問題,那時候是說我們要蓋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在當時開始的時候就說,要三個分建還是合建,結果發展是我們只蓋一個文化中心,裡面包括有圖書館,為了讓縣市立圖書館進來好過一點,我是以圖書館為主,我們看也知道我們會以圖書館為主,整個文化中心裡面圖書館是佔地最大,人員也是最多,事情也是最多,為什麼是以圖書館為主,這裡面最重要就是社會教育法,社會教育法配合的這種趨勢,什麼趨勢,就是縣市政府沒錢,一個縣市政府應設文化中心,好像是得設圖書館,整個台灣合併來看大概是這個樣子,跟我們大的圖書館發展一樣,大學法裡面應設圖書館,得設電算中心,在社會教育法裡面,一個地方財力不足,所以應設文化中心,得設圖書館,應得之間的選擇當然選文化中心,所以縣市立圖書館,除了台南市立圖書館以外,通通都設縣市立文化中心。 top

在 81 年圖書館學系由輔仁大學首先改為圖書資訊系,陸陸續續一些系都在改名,也代表圖書館的經營除了圖書以外還有資訊,那麼在鄉鎮圖書館這個部分,也是經費的問題,在縣市立文化中心的時候由中央補助 9 千萬,希望 1/3 用來買書,結果文化中心都好大喜功, 3/3 全部用之於建築,在文化中心建築也包含書,因此再給一百二十萬,所以相對的中央給兩百二十萬,自己給一百二十萬來買書,從此以後中央不再補助文化中心尤其建築,那基本上鄉鎮圖書館怎麼辦,鄉鎮圖書館在過去並不覺得要成立圖書館,用公館就好, 57 年有鄉鎮圖書館的規程出來以後,還有謝東閔省主席,所以鄉鎮圖書館在這個階段發達的很快,發展到最後是靠台灣省政府的經費支持鄉鎮圖書館的普遍設置。 top

第三個時期就是縣市政府文化局時期。文化中心跟教育局局長哪個地位高,教育局局長職等比較高,文化中心主任職等比較低,當時的文化中心屬於教育局,教育局把他丟到社教課、社教科,一個社教科就可以管文化中心,就跟教育部可以管國家圖書館,一模一樣,他們發覺這個文化中心地位好像不是很高,基本上來講,文化中心又是多頭馬車,人事行政教育部管轄,軟體文建會統籌,督辦是教育廳縣市教育局,所以基本上來講婆婆很多,地位又不高,所以等文建會成立,開文化主管會報以後,建議縣市立文化中心最好改為文化局,因此基於前面那些理由, 88 年 89 年幾乎全部都改為文化局圖書資訊課,除了台中縣的文化中心以外,其餘紛紛變為縣市政府的文化局,公共圖書館大致分這三個時期。 top

重要的事情是說制頒圖書館法規、建立公共圖書館館藏、推動閱讀活動,展開圖書館作業,圖書館法規請自行參閱,建立公共圖書館館藏發展得非常辛苦,幾乎到民國 93 年 94 年才發覺我們的藏書有達到一人一冊,走得非常辛苦。推動閱讀活動在文化中心或者是文化局時期推動得很好。在網路世界,圖書館的服務要怎樣才是它的核心,基本上好像只剩下閱讀,閱讀服務是圖書館的核心服務,在文化局之後有非常多的閱讀推廣活動,包括教育部中央所辦的;還有圖書館週配合的一些活動,在這幾年,閱讀活動算很多。此外,另一個最重要活動是圖書館作業自動化,政府投入了四十億元,文化中心建的大概也是四十億,縣市的圖書館自動化也是四十億,一個好的決策就是說以縣為中心,縣市文化局為中心,鄉鎮好像它的分館,藉著這個自動化的作業,可以把縣市立文化局圖書館跟鄉鎮圖書館結合得很好,我們必須說明這個計畫非常成功。 top

在結語方面就是說我們的縣市立圖書館變成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又變成文化局,前面曾提到,幾年前,政府花了 15 億來做圖書館空間營運的改善,改善完了以後,鄉鎮圖書館有可能走向文化生活館,文獻會在推動文化生活館,目前看起來好像不會走到這一步,但是我就其圖書與政府出版品來講,豪氣萬丈,希望在短短的時間內把鄉鎮圖書館,變成文化生活館。國家圖書館何去何從,兩個國立圖書館跟國家圖書館關係怎樣,我們是不是把縣市文化局鄉鎮圖書館做一個整體的規劃。鄉鎮圖書館的購書費很少,幾乎都是靠省政府來支持,省政府精省以後靠誰來支持,目前沒有答案,因此,基本上我們希望就是說鄉鎮圖書館要獲得支持,教育部、行政院文建會也要支持圖書館事業,尤其要重視學會所提的白皮書。 top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11605 台北巿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電話:886-2-29393091-62952